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里,少年刘伟第一次接触兵浜球时,或许从未想过这项冷门运动会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如今,这位29岁的运动员正站在世界杯的选拔赛场上,用实力证明:热爱与坚持能打破一切界限。 兵浜球作为一项小众运动,在国内的普及度远不及乒乓球或羽毛球。刘伟的起步堪称“草根”——没有专业教练,他靠着观看网络视频模仿技术动作;没有标准场地,就在水泥地上用粉笔画线练习。“那时候球拍是二手市场淘的,球打烂了就用胶带缠着继续用。”他在采访中笑着回忆。 2018年全省业余联赛中,刘伟以黑马姿态击败多名专业选手夺冠,一战成名。省队教练王建军评价:“他的反手削球带着独特的旋转,这是常年在不规则场地练出来的‘土智慧’。” 进入国家队后,刘伟面临更残酷的竞争。2022年训练中,他的右膝半月板撕裂,医生建议退役。“躺手术台上那晚,我满脑子都是世界杯的灯光。”术后三个月,他戴着护膝重返训练场,用每天加练2小时的强度追赶队友。 今年3月的资格赛上,刘伟在决胜局15-17落后时连续打出4个“贴网球”,最终以21-19逆转巴西名将卡洛斯。央视解说激动喊道:“这就是中国兵浜球的韧性!” 随着兵浜球可能列入2028年奥运会项目,刘伟的故事正激励更多年轻人。“我们不需要千万观众,”他在社交平台写道,“只要有一个孩子因为我的比赛爱上这项运动,就够了。” 下月开幕的世界杯上,刘伟将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选手松本翔太。当被问及目标时,他摸了摸左肩的国旗刺绣:“我想让奖牌榜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刘伟:从乡村球场到世界杯的追梦者
「野路子」出身的冠军
世界杯门票背后的血泪
「冷门运动」的热血未来
“刘伟教会我们:运动的魅力不在于聚光灯,而在于那些无人喝彩时依然挥拍的清晨。”——《体育周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