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竞赛场地器材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拳击场地设计、竞赛器材使用及穿着的比赛服装需要符合国际拳联《技术规则》和国际拳联公开拳击赛AOB《竞赛规则》的标准。第二章拳击场地标准拳击场地主要分为比赛场地、热身场地和训练场地。一、比赛场地标准比赛场地包括:竞赛区、工作区、观看区。拳击比赛时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8℃。竞赛区又称FOP区,是一个只有裁判员、技术官员、比赛运动员、助手、FOP区辅助志愿者和被允许的持证记者才能进入的封闭区域。FOP区面积取决于比赛使用拳台数量,一般FOP区内设置1至3个拳台。比赛中使用拳台的数量是组委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比赛,根据赛事规模、场地大小、参赛人数、比赛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竞赛场地布置:1.单拳台的FOP区是长、宽均为15.8米的正方形。图示单拳台布局示意图(1)(2)(3)(4)(5)(6)(7)(8)(9)1号评判2号评判3号评判4号评判5号评判副技术代表宣告员敲锣员计时员(10)(11)(12)(13)(14)(15)(16)(17)(18)电子裁判拳赛医生红角助手蓝角助手中立角摄影记者技术代表赛风赛纪评估仲裁2.如是双拳台FOP区的长度等于15.8米乘以2,宽度不变。图示两拳台布局平面图(1)(2)(3)(4)(5)(6)(7)(8)(9)1号评判2号评判3号评判4号评判5号评判副技术代表宣告员敲锣员计时员(10)(11)(12)(13)(14)(15)(16)(17)(18)电子裁判拳赛医生红角助手蓝角助手中立角摄影记者技术代表赛风赛纪评估仲裁图示三拳台布局平面图(1)(2)(3)(4)(5)(6)(7)(8)(9)1号评判2号评判3号评判4号评判5号评判副技术代表宣告员敲锣员计时员(10)(11)(12)(13)(14)(15)(16)(17)(18)电子裁判拳赛医生红角助手蓝角助手中立角摄影记者技术代表赛风赛纪评估仲裁4.FOP区是由不高于0.8米也不低于0.6米左右的A字板隔离出来的封闭空间,拳台至FOP区挡板的距离应为4米,观众席与FOP区挡板尽可能保持6米距离。5.多个拳台之间设置隔离板,尺寸至少高2米、长12米。6.使用2个或者3个拳台的比赛,在半决赛或决赛时候可调整为使用一个拳台。7.仲裁录像是记录比赛录像的重要区域,每个拳台应配备2-4台仲裁录像机,从拳台的不同方位记录赛事每一场比赛的录像,具体位置为FOP区挡板外,当值副技术代表正后方1台,1号位,2、3号位,4号位后方各一台。具体设置位置参考下图。仲裁录像机安放区域示意图8.每台摄像机应安排一名摄像师全程记录,画面要求清晰流畅,每单元比赛分场次进行录制。每单元比赛结束后将录像存入U盘或硬盘统一交给电子裁判员储存保管,未经技术代表同意,仲裁录像不得随意拷贝。9.为更好渲染比赛氛围,可在拳台正上方搭建灯架。((2)灯架位置要求:搭建灯架的最低部位距离台面不能低于6米,灯架距拳台不能少于3米。如下图所示,为灯架的支撑区域。灯架安放区域示意图二、热身场地标准1.热身区在体育馆内外设置1-2块拳击热身场地。可以是一个拥有开阔空间的房间,也可以是一片开放性区域。原则上仅供当日本单元比赛运动员使用。热身场地标准建议与比赛场地的FOP区大小相同,须配备足够的椅子供运动员休息、两个大垃圾桶、独立于其他区域的卫生间。如有条件建议配备:可以直播场内比赛的电视机、红蓝角运动员休息室、沙袋及其他拳击训练器材、按摩床、淋浴间等。2.休息区为运动员提供赛前及比赛间隙的休息场所,并提供简单的食品、饮料等,考虑拳击运动员赛前所有活动均在此进行。3.医务室医务室应设置在运动员活动区域,用于运动员赛后检查,空间在25平方米以上,至少应该准备足够多的可供医务人员和运动员休息的桌椅、两张轮椅、1张治疗检查用床、独立卫生间、良好的照明条件和通风条件,具体的医务室安排和医疗器材准备由拳赛医生在赛前安排布置。制冰机的安放位置应该尽量靠近医务室。医务室的位置应尽量靠近运动员的热身区和FOP区,要有便捷的急救通道可以直接通往救护车所在区域,医务室的门和急救通道的宽度必须足够让轮椅和担架通过。该医务室同时也要为赛事的裁判员、技术官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服务。4.兴奋剂检测室在有兴奋剂检测要求的赛事中,须提供兴奋剂检测室。兴奋剂检测室应是完全独立、安全带锁、门窗密闭性良好且玻璃窗配有窗帘的房间,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包括等待区、工作区和取样卫生间,赛事期间专为兴奋剂检查使用。兴奋剂检测室应尽可能靠近运动员休息区、医疗室,位置应准确标注于竞赛场馆内并设置指引标识。兴奋剂检测室需足够桌、椅、水、饮料,具体工作安排和物资准备由兴奋剂检测官在赛前统一安排。5.检录处在通往比赛场地的通道,靠近热身场地的出口处设置检录处,可容纳10-20人同时使用。6.辅助设施结合场馆设计,灵活安排运动员更衣室、卫生间、器材储物室等。如有条件可考虑在热身区或医疗室周围分散设置为运动员提供赛前、赛后及赛时间隙安放折叠按摩床的空间。7.其他要求热身场地与比赛场地宜同层布置,至建设有专用通道,不能与观众、媒体等通道交叉。设置可显示比赛现场的情况及运动员的出场顺序的彩色显示屏,并应有扩声设备。三、训练场地标准训练场地应该平整,要呈水平,面层材质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训练场地的面积、设施等各种标准与比赛场地基本相同。四、场地性能要求拳击比赛一般在体育馆中举行,体育馆地面多为专业体育木地板场地面层,同时在木地板面层上搭建拳击台。1.性能体育木地板场地的性能要求应符合《天然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检验方法第2部分:综合体育场馆木地板场地》GB/T19995.2-2005的有关要求,具体见下表。体育木地板性能要求内容性能指标竞技体育健身冲击吸收,%≥53≥40球反弹率,%≥90≥75滚动负荷,N≥1500≥1500滑动摩擦系数,μ0.4-0.60.4-0.7标准垂直变形,mm≥2.3不要求垂直变形率W500,,%≤15不要求平整度2m靠尺测量,间隙应不大于2mm2.场地外观外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中第3章和第6章的相关要求,版面拼装缝隙宽度、版面拼缝平直、相邻板材高差、面层开洞等项目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中7.1.8的规定。3.平整度铺装好的木地板层表面,用2m靠尺测量,间隙应不大于2mm;场地整体平整,在场地上任意选取间距15m的两点,用水准仪测量标高,其标高差值应不大于15mm。4.涂层性能涂层的颜色不应影响赛场区划线的辨认,反光不应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并具有耐磨、防滑、难燃的特性。5.通风设施体育地板结构宜具有通风设施,该设施既能其良好的通风作用,又要布置合理,不可设在比赛区域内,其颜色和面层相同或相近。6.防变形措施面层应采取防变形措施,避免地板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起翘、下凹等各种变形。五、比赛场馆附属功能性用房要求比赛场馆应具备:裁判员休息室,技术官员休息室,技术官员和裁判员会议室,运动员更衣室(至少两间),反兴奋剂办公(检查)室,医务室,器材装备储存室,组委会、技术代表办公室,媒体/新闻中心,采访/新闻发布会议厅,VIP休息室等。

第三章竞赛器材拳击比赛器材应包括:拳台、场外辅助器材、拳击手套、拳套胶带、头盔、绷带/职业绷带、地胶、沙袋和支架、训练拳套(≥16盎司)等。在全国拳击赛事中,原则上下列所列器材必须由官方供应商提供。竞赛组委会负责购买装备(拳套、头盔、护手绷带等),经技术代表确认后可投入使用。一、拳台1.围绳内长和宽均为6.1米,面积为37.21平方米。2.拳台外延与围绳的间距为85厘米,包括紧固拳台使用额外的帆布的厚度。3.拳台尺寸应符合国际拳联要求。角柱高度、围绳间距以及围绳宽度的误差不得超过2厘米。拳台高度为100厘米。台面长和宽均为7.8米,面积为60.84平方米。4.台面应稳固平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拳台的四角设有四个角柱,角柱用角垫缠绕,防止运动员受伤。面向技术代表座席角垫颜色的安排如下:近左角–红色;远左角–白色远右角–蓝色;近右角–白色5.台面必须覆盖有毛毡、橡胶或其他经批准的软质、有弹性的材料。厚度介于1.5-2.0厘米。6.帆布须覆盖整个台面,且由防滑材料制成。颜色为蓝色,潘通色卡299。7.拳台每侧各有4根4厘米粗(不包括缓冲垫的厚度)的围绳,与四个角柱稳固相联。围绳的外层须包裹一层缓冲垫。四根围绳距台面高度分别为40厘米,70厘米,100厘米和130厘米。围绳的每一边用两条宽3-4厘米的帆布带将其上下相连、栓牢,四边帆布带之间的距离应相等。帆布带要稳固,不能顺着围绳滑动。上面两根围绳必须拉紧,下面两根围绳不得拉得太紧。如有必要,可根据裁判员和技术代表意见调整。8.拳台共设3组台阶,各有3层台面。红、蓝角各设1组,供运动员及其助手使用;中立角设1组,供台上裁判员和拳赛医生使用。二.场外辅助器材场外辅助器材要求如下(组委会至少在赛前2天布置到位):锣(带锣锤)或铃、两个用于吐漱口水的塑料容器、技术代表、副技术代表、拳赛医生、计时员、宣告及评判员等技术官员的桌椅、台下评判员座席(标准为:宽度:70cmx70cm,高度:80cm)、一只符合计分系统要求的电子秒表和一只备用手动秒表、一套计分系统、一套可扩音的麦克风、符合国际拳联医务规定的急救物品、两个中立角外侧,各备一只不透明塑料袋,供裁判员、拳赛医生投放医用垃圾、在红蓝角助手观赛区各放置三把座椅、一副担架、清理拳台的拖把或毛巾。三、拳套1.运动员必须佩戴红色或蓝色拳套比赛。2.运动员进入拳台前应在检录官员的监督下佩戴好拳套并由盖OK章确认。3.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应立即摘下拳套,等候宣读比赛结果。4.拳套内的填充物不能替换或损坏。拳套须干净无损,且重复使用前应用含10%次氯酸钠的消毒液进行清理。6.成年女子和青年女子比赛中所有级别均使用10盎司拳套。7.拳套规格:(1)拳套重量分别为284克(约10盎司)和340克(约12盎司),上下误差应控制在5%。(2)皮革部分可使用:牛皮、甲级皮革或其他符合标准的皮质材料。(3)皮革部分的重量不得超过总重量的一半,填充物重量不得少于总重量的一半,误差不得超出5%。(4)使用的拳套必须带有尼龙粘扣。尼龙粘扣外层应用缠绕(最多)一层宽度为5厘米的拳套胶带。8.大拇指部分应与拳套主体紧密相连,间隙不得超出10毫米。9.图标印刷位置及尺寸(1)比赛标识的印刷位置及尺寸:拳套手背正面,大小不超过50平方厘米。(2)供应商标识的印刷位置及尺寸:拳套大拇指处,大小不超过24平方厘米。(3)其他任何形式的广告、图标、生产商名称都不得印刷在拳套上。(4)经国际拳联或中国拳击协会认证的标识应印在拳套内侧。10.拳套图示:四、头盔1.成年男子比赛中,运动员不再佩戴头盔。在不佩戴头盔的情况下,若头发长过领口,则应由助手帮助运动员使用发网进行收拢固定。2.拳击比赛中(成年男子组比赛除外),运动员必须佩戴红色或蓝色头盔比赛。3.运动员只能在进入拳台围绳后佩戴头盔,长发不能遮挡运动员视线,否则应扎紧收拢。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应立即摘下头盔,可不摘发网,等候宣读比赛结果。5.重复使用前应用含10%次氯酸钠的消毒液进行清理。6.头盔规格(1)重量不得超过450克(约16盎司)。(2)头盔分为四个尺寸,S码(小)、M码(中)、L码(大)、XL码(加大)。(3)头盔必须带有尼龙粘扣。(4)头盔填充物厚度不得小于2-3厘米。(5)皮革部分可使用:牛皮、甲级皮革、其他符合标准的皮质材料。7.图标印刷位置及尺寸(1)比赛标识的印刷位置及尺寸:头盔额头处,大小不超过50平方厘米。(2)供应商标识的印刷位置及尺寸:头盔后脑处,大小不超过40平方厘米。(3)其他任何形式的广告、图标、生产商名称都不得印刷在头盔上。(4)经国际拳联或中国拳击协会认证的标识应印在头盔内侧。8.头盔图示:2-3cm宽度的尼龙搭扣2-3cm宽度的尼龙搭扣比赛标识最大50cm2五、护手绷带1.拳击比赛中,应使用尼龙粘扣的绷带。2.由装备检查官发放给代表队。上场前护手绷带必须经装备检察官检查并盖章。3.护手绷带标准:长度应介于2.5米(8.2英尺)至4.5米(14.76英尺)之间,宽为5.7厘米(2.25英寸)。4.护手绑带必须由弹性棉质材料制成,并带有尼龙粘扣。5.禁止在绷带上附加其他物品(如需使用拳击传感器,可特殊申请)。第四章运动员服装及护具指南拳击比赛中,运动员比赛服装应符合本规则及赞助商要求。技术代表或由其任命的其他技术官员,应根据本规则决定可进入比赛场地(FOP)的运动员服装。一、背心、短裤/短裙和长袍1.成年男子和青少年男子运动员穿背心和短裤。2.成年女子和青少年女子运动员穿背心和短裤/短裙。4.服装颜色原则上根据红蓝角的分配着红色或蓝色。6.如比赛服装使用红蓝两色,色度标准如下:(1)红:潘通色卡185、199、485(2)蓝:潘通色卡286、293、6617.比赛服上不得有任何种类的胶带。8.必须使用色差明显的颜色突出腰线,腰线宽为6-10厘米腰线是一条从肚脐到臀上部的假想线。二、鞋子和袜子1.运动员应穿无钉、无跟的软靴或鞋子。2.短袜不能超过膝盖。三、护齿1.比赛中运动员必须佩戴护齿。2.不得佩戴红色或部分红色的护齿。3.不得借用他人护齿。4.应与运动员牙齿完全贴合。四、护裆和护胸(1)护裆不得覆盖任何有效击打部位。(2)除背部固定接口处,其余部分不能带有金属配件。2.女子运动员可以佩戴护胸和/或护裆。(1)护胸不得覆盖胸部以外的任何有效击打部位,包括胸骨。(2)除固定接口处,其余部分不能带有金属配件。五、希贾布(穆斯林妇女戴的面纱或头巾)1.(穆斯林)女子运动员可佩戴黑色运动式希贾布。(1)在比赛背心内着长袖贴身运动衫。(2)在比赛短裤/短裙内着贴身运动长裤。(3)运动型面纱。2.希贾布不得干扰台上裁判员和台下评判员的视线,不得有造成人员受伤的潜在危险性,也不得给予运动员竞争优势。3.希贾布和运动打底衫、打底裤上不得印刷任何形式的会员协会徽标、广告、口号等。4.代表队应在资格审查时将希贾布交给技术官员审查。六、运动员身体及服装上(包括比赛服、鞋子、袜子、纹身等)不得有任何涉及政治、宗教、种族的符号或标语,不得有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公布的禁用物品,也不得有违背道德准则的信息。七、图标印刷位置、尺